第(2/3)页 众人精神一振,均是往城门处凑去。 人多骡马多,牛羊都有,一时间就乱了起来。 然后城门吱呀一响,两队守城兵丁推开城门,然后在城门四周散开,有个棚长模样的小军官板着脸,对着百姓挥手道:“慢着点,不要挤!” 这大约是一棚的官兵,棚长和小兵的穿着区分不大,都是红色的鸳鸯战袄,不过棚长腰间佩着一柄柳叶刀,腿上有铁网状的护膝,脚上也是一双五成新的靴子,不象别的小军,脚上不是千层底纳的布鞋,就是布条干草相杂的布草鞋。 这些都是驻防营军,以前就是各部的镇标兵,现在由镇军改成驻防军,打扮和装备都和以往正经的营兵相差不多,精气神也很过的去。 朱慈烺也是暗自点头,从各镇协标,再到路、塘、汛,上到各镇,下到各讯分防的防讯队官,军中情形是与前几个月迥然不同了。 看来军训司和军法司的工作确实有成效,军政和军需各司的工作,也很教人满意。 各镇的具装!、待遇,还有日常训练,各司都是各有其职。在这几天,朱慈娘也是亲眼看到不少军法司的人分巡各地,还有军训司的人,督促训练,调查官兵有无违法乱纪的行为,所以驻防各镇,从训练到装备,再到精神默态,都与以往截然不同了。 只是遗憾的事步子跨的不够大,各省营兵改制,南直隶这里还不能进行,闽浙两省,浙江已经开始裁撤老弱,重建营兵建制,分镇立协,驻守一方。 当然,没有诸司管制,在装备和训练军纪上有多大改进,这个还很难说。 只能寄望于新上任的闽浙总督陈子壮的手段了。 至于福建,暂且半个省都是郑家的地盘,如何分镇立协,还要好好思谋一下。 两湖,暂时都不曾动。 在清军入侵之前完成改 制成立行营诸司,显然是不犬可能了。 从北门进去,一路直行,没多久就到了城隍庙附近。 当时民间信仰也是五花八门,不过明朝还是道教更盛行一些,毕竟从太宗皇帝在武当山供奉真武大帝开始,然后从张三丰一路下来,嘉靖年间皇帝根本就是常年着道装,册封的真人也很不少。 道教由此盛行,算是李唐之后又一春。 各村都有小的土地庙或是土地祠,县城之中,也是有一座砚模并不小的城隍庙。城中有什么大型的活动,全是在这里举行。 在城隍庙隔壁不远,就是县仓所在,在这通衢大道的所在搭桌子收粮,验看完了就能直接入仓,倒也方便快捷。 “请问,四老爷到了没有?”有人推着粮车赶过来,擦一把额头上的汗,急着问。 “还没呢。”有人苦笑答道:“还不知道在哪个娘们的肚皮上。” “唉,等吧。有什么法子?” “咱们老百姓,永远就是这样忍着吧!” 适才的一伙农人,到了城隍庙前就融入了更多的交粮队伍之中,城隍庙前人喊马叫,各种大牲口和满身臭汗的农人凑在一起那声响和味道就别提了。 而议论纷纷,话语中也是十分愁苦。 “大爷,咱们似乎不必一直在这里吧?”装成伴当书童的刘兆辉十分不安,眼前气味,自己都是受不得,更不要提长在深宫的皇太子了。 此行也十分危险,这么多人,虽然有一棚身手最高强也最机警灵巧的卫士就在四周警备不过万一有什么不如……这里毕竟人太多了十分难防!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