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 钟先生!(求订阅)-《镇抚大秦》
            
            
            
                
    第(2/3)页
    “王公大臣也好,三教九流、贩夫走卒也罢,他们的存在,贯穿了整个华夏历史,未曾有过深入感受,视野的广度和深度,就注定会有局限。”
    扶苏看着那沾满泥土的,眼中露出一抹犹豫,在沉思了一下后,还是过去将拿在了手中,学着嵇恒的模样,在地上蹑手蹑脚的试了起来。
    嵇恒用汗巾擦了擦汗渍,悠闲的坐到了自己的躺椅上,一本正经道:“成大事者不拘小节,但要时刻学会立足当下,择其利者而从之。”
    “有什么想问的,现在可以问了。”
    “我现在有时间了。”
    扶苏看了看自己手中的,面露一抹苦笑,道:“我其实没太多想问的,只是想请先生出手,以防最终事不如人意。”
    “不过先生提供的似乎不完整?”扶苏目光闪缩,试探着问道。
    “谈不上不完整,只是先做做得到的,至于做不到的,就算说了,又有什么意义?”嵇恒将酒壶拿在手中,上下打量着。
    扶苏问道:“敢问具体是如何?”
    嵇恒淡淡的看了扶苏一眼,“你真想知道?”
    扶苏点了点头。
    “你既然想知道,告诉你也无妨。”嵇恒轻笑一声,缓缓道:“我给你说的里面,最大的问题就在于定价,朝廷定价,实则跟专营并无区别,只是抽税相对更加隐蔽了。”
    “其中最大的原因便在‘官产’。”
    “也可以说是民产。”
    “对我而言,两者差别不大,但其实都不准确,正确的讲,生产盐铁的,当是集体,而后商贾是跟集体进行议价,朝廷为公证。”
    “朝廷从始至终都只起监督跟收税的职能。”
    “并不参与任何生产运输管理。”
    扶苏眉头一皱。
    他有些理解不了‘集体’是什么?
    是官?还是民?
    但他并未纠结,问道:“那为何当时不说明?”
    嵇恒道:“因为做不到。”
    “而今大秦连天下尚且都不能稳固,岂能再好高骛远,想法高远固然是一件好事,但更要结合实际,人要脚踏实地。”
    “变民众。”
    “大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闻言。
    扶苏瞳孔微缩。
    他猛的看向嵇恒,眼中露出一抹惊疑。
    他已经意识到,嵇恒之所以愿意出手,并非真是为了救秦,而是在拿秦做一个尝试,借此完成他口中的‘天下变革’。
    扶苏目光微冷:“先生有些过了。”
    嵇恒轻笑一声,小酌一口,淡淡道:“你不用这么紧张,我想要的变革,跟过去的变法不同,我并不希望天下动荡,唯有太平安宁,我想做的一些事,才能有机会去实现。”
    “我跟你的目的现在是一致的。”
    “始皇知晓吗?”扶苏问。
    “当你把这个想法呈上去的时候,不就已经知道答案了吗?”嵇恒轻笑道。
    闻言。
    扶苏却是一愣。
    他却是不明白,其中哪有答案。
    他深深的看着嵇恒,嵇恒却没有再说的念头,自顾自的喝着酒。
    扶苏眉头紧锁,在脑海中回想着面见始皇的场景,在回想了数遍后,他猛的抬起头,意识到了问题所在。
    竹简。
    那份自己亲手写的竹简!
    就是问题所在。
    上面的内容,虽是自己一个字一个字写的,但未尝不是嵇恒在借自己之手,将此事告知给始皇。
    这实际算不上是告诉。
    而是试探。
    嵇恒跟始皇在当初见面时,似乎定下了一些东西,只是嵇恒心中似有担虑,故才特意用一些‘不合时宜’的内容,去进行了一次试探,借此想试探出始皇真正的态度。
    始皇态度则很坚定。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