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六章 知无不言-《南宋之我主沉浮》


    第(2/3)页

    “大人之学识睿智,在下不能够企及,在大人的面前,在下不能亦不敢说假话。”

    “刘先生客气了,是不是可以开说说了。”

    刘秉忠稍稍整理衣服,从容不迫的坐下。

    “在下来到成都府城,仅仅五日的时间,不敢说了解很多,可也知晓不少情况了,大人之民生观点,在下佩服之至,不仅仅是在下,德刚兄与仲畴也是心服口服,这与蒙古朝廷有着天地之别,让在下都有些不敢相信了。”

    “不瞒大人,大宋朝廷之民生事宜,在下也知晓一些,那是远不如大人的,当年蒙古朝廷占据中原之后,大量百姓逃亡到南方,以至于北方中原人员稀少,蒙古朝廷困难重重,不过千辛万苦进入南方的百姓,不少后来又回到了北方和中原,那是因为他们在南方亦无法立足,大宋朝廷沉重的赋税,让他们无力承担,甚至无法立足,也就是那个时候,在下对大宋朝廷亦是失望的。”

    “大人在四川和云南两地,大力推行改善民生事宜,试图让百姓完全安稳下来,在下听郝兄说,四川和云南基本稳定下来,在下本来有些不信,不过询问了德刚兄与仲畴之后,是完全相信了,大人所推行之政策,对官府之要求,令在下异常感动。”

    “说到这里,有两个疑惑,在下实在解不开,想着询问大人。”

    “第一个疑惑,四川与云南两地,都是大宋之天下,为什么大人能够在这两个地方推行与大宋朝廷不一样之政策,难不成不害怕朝廷惩戒。”

    “第二个疑惑,合州御前诸军之骁勇,在下在蒙古朝廷的时候,就听闻多次,特别是兀良合台被合州御前诸军生擒之后,合州御前诸军之名声,在蒙古朝廷都是大振,应该说蒙军与大宋之军队交战多次,以往悉数都是以胜利告终,从未尝过败绩,这也令在下不明白,合州御前诸军亦是大宋之军队,为何如此骁勇。”

    “这两个疑惑,在下思索了好长时间,唯一有的解释,那就是得益于大人之骁勇,想想数年前,利州西路、成都府路以及云南,包括吐蕃,都是蒙古朝廷直接控制的,短短几年时间,蒙古朝廷失去了这些地方,还折损了近十万的大军,若是没有大人之骁勇,合州御前诸军不可能有如此辉煌之胜利。”

    刘秉忠说到这里的时候,吴邵刚的脸上一直没有多少的表情,郝经与曹文刚也是神色坦然,他们当然明白,现如今的一切,都是吴邵刚倾心打造出来的局面。

    “大人,接下来在下就要冒犯了。”

    “五日之前与大人的交谈,让在下明白一个道理,任何人做事情,都是有目的的,譬如说大汗,就是想着一统天下,为此不惜笼络各方的人才,吸纳诸多的意见建议,让蒙古王朝强大起来,在下由此想到了,大人做这一切,亦应该是有目的的。”

    “在下斗胆了,大人是不是也想着一统天下。”

    厢房里面瞬间安静下来,静的呼吸的声音都能够听见。

    吴邵刚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不一样就是不一样,对比刘秉忠与郝经两人,两人出身有些不一样,郝经以追求学问为主,政治上的追求并非是特别的强烈,有些政治方面的博弈,还需要吴邵刚提醒才能明白,刘秉忠看似淡然,其实对于政治上的追求是很高的,渴望做一番大事业,也正是因为这样,刘秉忠在分析问题上面,有着独到的见解。

    加之刘秉忠保持了向佛之心,一旦放开自身,说话就会很直接。

    “刘先生,你说的不错,推测亦很是准确。”

    吴邵刚不会解释,更不会做什么标榜,想着一统天下做皇帝,这没有什么值得辩解的。

    刘秉忠丝毫没有感觉到奇怪,相反很是从容的点头。
    第(2/3)页